top of page

高溫破壞養分,食物生吃比較營養;冷製皂比熱製皂好?

無論在食物烹調或者手工製皂方面,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觀念「高溫會破壞養分」。因此就出現了很多單向推論,譬如:食物生吃比較營養;冷製皂比熱製皂好。可是,這個觀念真的是正確的嗎? 真的可以這樣以偏概全嗎?

以下我們從溫度、油脂、菌、營養素幾個方面來探討:

首先是溫度,要到幾度以上才會被稱為高溫呢? 料理的時候,常常要達到120度C以上才叫高溫,只要100度C就可以稱之為低溫烹調,譬如燉煮的溫度就介於98~100度左右,最能保留養分(中藥也是用熬燉的最有效,雖然很苦)。但是製皂方面因為屬於酸鹼中和反應,本來就有放熱效果,加上有些油溫度過低會凝固(冬天常發生),需要加熱液化,所以大部分的冷製皂都維持在40-60度左右。

而熱製皂採用隔水加熱方式來製作,溫度最高也只到90幾度,幾乎無法達到100度C喔。因此熱製皂的溫度大概維持在70-90度之間。所以製皂的高溫實際上對養分的影響是有限的。

接著是油脂,這個部分是造成此觀念很重要的因素之一,正如之前在冷製皂 vs. 熱製皂 Part II -- 爭議中提過的,每一種油的特性不同,所以會使他們發生質變的溫度也不同許多的植物油都蠻耐高溫的,譬如椰子油、棕櫚油,所以在烹調的時候建議多了解那些油適合高溫那些油適合低溫。

在製作手工皂方面,許多人會避免影響油脂養分所以採用冷製法,但是實際上,熱製法的溫度與冷製法的溫度都在100度以下,雖然是有影響但是真的很有限,反而低溫會有反應不完全的危機。

再來是菌,這部分相信大家都聽過高溫殺菌,正是因為菌類在高溫的環境比較不容易存活的緣故。多數會影響食物及人體的細菌一般存活於60度C以下,換句話說,食物生吃很容易把細菌吃下肚,對人體造成很大危險。

而製皂若需要增加其他添加物(尤其是動植物萃取)則需要注意細菌的問題,建議若有特殊添加物,為了不讓鹼性及低溫細菌影響,請採用熱製法。

最後是營養素分為水溶性與脂溶性維生素與其他。 水溶性的維生素非常的嬌生慣養,因為溶於水怕熱又容易氧化的,大部分在40度C以上就會流失。最著名的水溶性維生素為維生素C,所以這類食物最好生吃(水果之類)。而如果入皂,則不管冷製熱製都超過40度,容易流失。

脂溶性維生素跟其他營養素則相反,有時需要靠一點熱度才能釋放出養分,譬如維生素D (曬太陽有助吸收),或是β-胡蘿蔔素或茄紅素等,所以這類食物煮過比較容易吃到營養。而如果入皂,則是熱製比冷製容易釋出營養,又不會被鹼性物質破壞。

以上,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議題是否有多一點的了解呢? 下次再看到高溫破壞養分這件事,可以稍微多加思考一下喔。

EndFragment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